#行業資訊 ·2024-12-03
搖床屬于重力選礦設備,由平面溜槽發展而來,以后以其不對稱往復運動為特征而自成體系。搖床均由床茴、機架和傳動機構三大部分組成,床面呈梯形或菱形,在橫向有1。~5。傾斜,在傾斜上方配置給礦槽和給水槽,床面上沿縱向布置床條,其高度自傳 端向對側降低。整個床面由機架支承,在床面一端安裝傳動裝置,后者可使床面前進接近末端時具有急回運動特性,即所謂差動運動。
搖床是分選細粒礦石的常用選礦設備,處理金屬礦石時有效選剔粒度范圍是3~O.019毫米,選煤時上限粒度可達10毫米。搖床的突出優點是分選精確性高,經一次選別可以得到高品位精礦或廢棄尾礦,且可同時接出多個產品。平面搖床看管容易,調節方便。主要缺點是設備占地面積大,單位廠房面積處理能力低。
搖床的應用已有近,100年歷史,最初的搖床是利用撞擊造成床面不對稱往復運動,1890年制成用于選煤。選礦用搖床是1896--1898年由A.威爾弗利(Wilfley)制成,采用偏心肘板機構。1918年普蘭特一奧(Plat—O)又以凸輪杠桿制成另一種傳動機構。這兩種搖床頭結構經過改進至今仍在使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制成了偏心輪傳動的快速搖床。我國于1964年研制成功慣性彈簧式搖床,已在生產中推廣應用。
為了解決搖床占地面積大的問題。床面向著多層化和離心化方向發展。50年代我國即制成了雙層搖床、四層搖床和六層礦泥搖床,但因床面慣性力難以平衡而未獲準廣,原蘇聯曾研制出雙聯三層搖床。英國在60年代用玻璃鋼做床面制成雙層及三層搖床,每個床面均有單獨的傳動機構。西德為了解決選煤廠大處理量的要求,建造多層配置的塔架。這些多層結構搖床仍沿襲了原有座落式安裝方式,還不能大量設置在樓板上。
1957年美國首先研制出多偏心慣性齒輪床頭,接著制成多層懸掛式搖床,是搖床結構的一項重大革新。1975年我國也制成了這種搖床,并已應用于生產。
離心搖床是將床面做成弧形,多個床面圍成一個圓筒,沿軸向開縫,在振動的同時又在回轉運動中借離心力強化選別過程。在工業試驗中獲得了良好分選效果,但因結構復雜而未獲推廣。
我國在1913年引進威式搖床,目前已有大量搖床用于分選鎢、錫、鈮、鉭及含金礦石,僅云錫公司一地就應用了搖床1784臺(1986年),產出商品錫精礦占總量86%左右。國外還較多地用搖床選煤(脫出硫化鐵),但在我國選煤廠應用還不多,表11.5.1列出了我國應用的搖床類型。
選礦搖床的分類
搖床的類型主要按床頭、床面、支承機構和調坡裝置的組合情況區分。我國的工業搖床分類如表11.5.1所列。除此而外還可按其他結構上、應用上的不同分類。
按床面的配置有左式和右式之分。站在床頭看床面,若給礦槽在左側即是左式搖床,在右側即是右式搖床;
依安裝方式有座落式和懸掛式之分,
按廢面層數有單層搖床和多層搖床之分,
按處理原料不同有選礦用搖床與選煤用搖床之分,
按處理礦石粒度有礦砂(2~0.2毫米)搖床和礦泥(一O.2毫米)搖床之分。礦砂搖床又可進一步分為粗砂(2-0.5毫米).
搖床和細砂(O.5.-0.2毫米)搖床。
床面是分選的工作表面。形狀有梯形、菱形等,我國幾乎均采用梯形床面,優點是便于配置。將梯形床面的三角形無礦帶切下,接到下部尾礦側便構成菱形床面,可以有效利用分選表面并延長分選時間,國外選煤搖床較多采用。兩種床面形狀對比見圖11.5.17所示。
所有床面均布置有床條,床條走向與傳動方向平行。但亦有將中間一段布置成傾斜狀的,成為波形床條(見圖11.5.18)。在傾斜條區輕礦物易于排出,因而有助于提高設備處理能力并增加金屬回收率。
床面制造材質有木結構、玻璃鋼(玻璃纖維增強聚酯樹脂)及鋁合金等。木結構床面上要鋪以橡膠,上面釘以木床條或粘結塑料橡膠床條。云錫公司床面則涂以漆灰(生漆與煅石膏混合物),后來又改用聚胺基甲酸酯橡膠作涂層。木質床面制造工期長且容易變形損壞。近年已推廣玻璃鋼床面。該床面是鋼骨架與玻璃鋼的復合結構,工作表面涂以剛玉樹脂耐磨層。床條可直接在床面上造型,重量輕(300--350千克)、造價低、制造工期短是其優點,預計使用壽命可在10年以上。鋁合金床面重量輕、表面平整。
相關標簽: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