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行業資訊 ·2024-12-03
濕汞時金的回收率取決于自然金的粒度形狀、金粒的成色、汞的質量、混汞溫度、礦漿濃度、混汞方式和設備因素等。
金的粒度形狀及單體解離度主要和碎磨作業有關,尤其是單體解離度影響較大,適當提高磨礦細度可以提高混汞作業回收率,適宜于混汞的金粒一般為0.2~0.3毫米,磨礦循環中混汞板粒度下限位0.015毫米,但微細的金粒隨礦漿流失。
礦金的成色高于脈金,氧化帶中的成色高于原生礦的金,成色高的金易混汞,金粒表面被污染的其汞齊化能力將顯著降低。混汞分為內混汞和外混汞,外混汞是在碎磨作業外進行混汞提金的過程,外混汞國內常用固定混汞板和振動混汞板等;內混汞是在碎磨作業循環中進行混汞提金過程的,南非和美國的金礦常在搗礦機內進行內混汞,前蘇聯的中小金礦常采用輾盤機,國內常采用混汞筒。內混汞較外混汞效率高,汞金質量好。外混汞礦漿濃度不宜過大,以形成松散的薄礦漿流,流速也不宜過高,以便金粒降到汞板上。內混汞礦漿濃度以30%~50%為宜,應使汞呈懸浮狀態。
礦漿的酸堿度對混汞效果影響較大。在酸性介質中和氰化物溶液中混汞效果好,但是在礦泥多的情況下,由于酸性介質中混汞,如用石灰作調整劑時沉淀可溶性鹽和消除油質的不良影響。當PH=8~8.5時進行混汞效果較好。
汞的質量對混汞的效果影響甚大,純汞對金的潤濕反而不好,汞中含少量金、銀及賤金屬可減少汞的表面張力,改善潤濕效果。機油及其他有機物和微細泥會污染金粒表面,礦石中的硫化礦、滑石、石墨、砷化物易附著在汞表面,也影響汞對金的潤濕能力
混汞時加汞量要適量,過多會降低汞膏的彈性和稠度,使汞膏隨礦漿流失。加汞量不足使汞膏堅硬,失去彈性,降低捕金性能汞板投入生產后初始添汞量為15~30克/米,6~12小時后開始添加汞,加汞量為礦石含量的2~5倍為宜,汞的消耗量常為3~8克/噸礦石。
此外,溫度亦影響混汞效果。溫度過低會增加汞的黏度,影響混汞效果;溫度過高增大汞的流動性,造成部分汞金隨汞的流失而損失。因此,混汞指標易發生季節性變化,混雜溫度一般應大于15℃,采用加汞量及調節礦漿濃度的方法來消除溫度的影響。
相關標簽:
頂部